
在马来西亚柔佛州巴株巴辖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坐落着一所承载着丰富历史与独特文化的高等学府——敦胡先翁大学(Universiti Tun Hussein Onn Malaysia,简称UTHM )。它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马来西亚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所大学,探寻它背后的故事。
一、发展历程:岁月沉淀的教育丰碑
1993年,为了满足国内理工领域师资培养的迫切需求,马来西亚政府创立了理工师资培训中心(Pusat Latihan Staf Politeknik,PLSP) 。这个培训中心由马来西亚理工大学与教育部携手管理,如同一个孕育未来人才的摇篮,在工程教育的领域里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其核心任务是为理工学院培育出兼具专业知识与精湛技能的学术人才,让他们在各类工程领域中发光发热。 时光流转,仅仅三年后,1996年,PLSP迎来了重要的升级时刻,正式更名为敦胡先翁技术学院(Institut Teknologi Tun Hussein Onn,ITTHO) 。这一转变不仅是名称的更迭,更是对学院在技术教育领域卓越表现的高度认可。当时的教育部长拿督斯里穆罕默德·纳吉布·敦·阿卜杜勒·拉扎克亲自宣布了这一喜讯,标志着学院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0年9月27日,敦胡先翁技术学院再次实现重大飞跃,获得了大学学院的地位,更名为敦胡先翁大学学院(Kolej Universiti Teknologi Tun Hussein Onn,KUiTTHO) 。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是学院多年来在科学技术发展方面不懈努力的结果,也体现了它在助力国家实现发展愿景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此时的学院,已经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日后晋升为完整意义上的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KUiTTHO持续蓬勃发展,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技术娴熟、知识渊博且极具竞争力的毕业生。基于这些卓越的成绩,2006年9月20日,马来西亚政府批准敦胡先翁大学学院升格为正式的大学,并将其命名为马来西亚敦胡先翁大学。2007年2月1日,高等教育部部长拿督穆斯塔法·穆罕默德正式宣布了这一重要身份转变;同年3月2日,拿督斯里希沙姆丁·敦·侯赛因翁正式宣布了校名的变更,标志着敦胡先翁大学开启了全新的篇章。
二、命名由来:纪念伟大的国家领袖
敦胡先翁大学以马来西亚第三任首相敦胡先翁的名字命名,旨在纪念他为国家做出的卓越贡献。敦胡先翁于1922年2月12日出生在柔佛州新山,是拿督翁·宾·加法尔和拿汀·哈利玛·宾蒂·侯赛因的长子。他早年在新加坡接受教育,之后进入柔佛州新山的英国学院(苏丹阿布巴卡尔学院)继续深造。 1940年,敦胡先翁加入柔佛军事部队,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次年,他被送往印度德拉敦的印度军事学院,这所学院在当时的大英帝国颇负盛名。完成培训后,他于1942年正式服役,并加入印度陆军。在中东地区,包括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和伊拉克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凭借出色的表现晋升为上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敦胡先翁怀着满腔的爱国热忱,与印度和英国军队并肩作战,为马来西亚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战后,敦胡先翁丰富的军事经验引起了英国人的关注,他被聘请为印度拉瓦尔品第马来亚警察招募和培训中心的教官。1945年,他回到马来西亚,担任柔佛州新山警察 depot的指挥官。1946年,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加入马来亚行政服务,并被任命为柔佛州昔加末的助理地区官员,随后又被派往雪兰莪州,担任巴生和瓜拉雪兰莪的地区官员。然而,为了追求更高的政治理想,他毅然辞去公职,投身政治舞台。 1949年,敦胡先翁被任命为马来民族统一机构(UMNO)的第一任青年领袖,一年后当选为UMNO秘书长。在此期间,他还担任联邦立法委员会和柔佛州立法委员会成员。1951年,他的父亲离开UMNO并成立独立马来亚党(IMP),他也追随父亲的脚步加入该党。后来,随着IMP的发展陷入困境,他前往英国伦敦林肯律师学院攻读法律,并获得大律师资格。回国后,他在吉隆坡的Skrine律师事务所执业。 回到政治舞台后,敦胡先翁的政治生涯可谓一帆风顺。1969年,他在大选中成功赢得柔佛州新山东部的议会席位。1970年9月22日,他被任命为教育部长,在任期间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改革措施,比如将马来语作为公共考试的必修科目,以增强国家认同感和促进民族团结;引入公立大学入学配额制度,并发起创立马来西亚农业大学。1973年8月13日,他接任已故敦伊斯梅尔成为副首相,1976年1月15日,他被任命为马来西亚首相。 担任首相期间,敦胡先翁延续了敦阿都拉萨的领导政策,这些政策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1981年,他推出国家单位信托计划(ASN) ,旨在提高马来土著社区的股权,使他们能够公平分享国家的经济财富,这一举措与新经济计划(DEB)相契合。此外,他高度重视睦邻政策(Rukun Tetangga) 、民族团结委员会的成立、Koperasi Usaha Bersatu和第三个马来西亚计划。他还积极打击毒品犯罪,发起Pemadam行动,并通过加强武装力量来对抗共产主义威胁。 敦胡先翁一生谨慎、严谨且自律,他的卓越领导和无私奉献为马来西亚的政治、经济和教育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敦胡先翁大学,也在传承着他的精神,为马来西亚乃至世界培养着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
三、校园文化:多元包容的学术氛围
走进敦胡先翁大学的校园,首先感受到的是它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多元包容的文化气息。学校拥有两个校园,主校园和城市校园,主校园是工程系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这里的教学设施完备,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一应俱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图书馆作为大学的知识宝库,收藏着丰富的文献资源,拥有至少13万册的书籍和500册期刊,同时还提供在线数据库、电子书和电子期刊,满足师生们不同的学术需求。无论是深入研究专业知识,还是拓展知识面,图书馆都是师生们的最佳去处。 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敦胡先翁大学也是丰富多彩。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术竞赛和创意活动,在创意开发研究领域,师生们成绩斐然。在过去的两年里,敦大师生在国内外的创意、创造观摩赛或展览会中屡获佳绩,为学校和国家赢得了荣誉。例如,在2007年的“国家研究与创新观摩赛”(NIRC)以及马来西亚的“国际高等学府学习研究与创造展”中,敦大代表均荣获银奖;同年,在世界三大发明展之一的德国纽伦堡“国际新发明新产品展览”(IENA)中,更是斩获金奖。这些成绩不仅展示了敦大师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也体现了学校对创新教育的重视和支持。 除了学术和创意活动,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校内的小型跑车方程式赛的机械工艺展览会和电脑游戏观摩赛便是很好的体现。机械工艺展览会是机械工程学院的年度盛事,在讲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亲自设计和装配跑车的机件和外壳(除引擎外) ,将课堂上学到的机械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电脑游戏观摩赛则由“青年之友”组织举办,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计算机技能和创意的平台,比赛时的游戏画面直接投射在礼堂的大屏幕上,吸引了众多师生的关注和参与,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此外,敦胡先翁大学还拥有来自世界各地32个国家的留学生,多元的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学校积极举办各种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拓宽国际视野,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习俗,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意识。在这个充满活力和包容的校园里,学生们不仅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还能收获珍贵的友谊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敦胡先翁大学凭借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校园文化,在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更是传承和弘扬马来西亚文化的重要阵地。如果你对工程和技术领域充满热情,渴望在一个多元包容的学术环境中学习和成长,那么敦胡先翁大学或许会是你的理想之选。未来,这所大学也将继续砥砺前行,为马来西亚和世界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