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马来西亚前,先搞懂东马与西马的「前世今生」

热点文章

2025年8月4日



对于计划前往马来西亚留学的同学来说,刚接触这个国家时,可能会被 “东马”“西马” 的概念绕晕 —— 明明同属一个国家,为何要分为东西两部分?其实,这背后藏着地理的巧合、历史的脉络,以及两地截然不同的人文风貌。了解这些,或许能让你的留学之旅多一份独特的视角。

一、地理:被海洋分割的 “双子星”

打开马来西亚地图,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个国家的领土被南中国海一分为二。西马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北接泰国,南隔柔佛海峡与新加坡相望,是马来西亚的 “主岛区域”,首都吉隆坡、行政中心布城以及槟城、马六甲等知名城市都坐落于此。而东马则由沙捞越和沙巴两个州组成,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与印度尼西亚、文莱相邻,像一颗被海洋环抱的明珠。

这种地理上的分隔,并非人为划分的结果,而是板块运动与海洋演化的自然馈赠。西马所在的马来半岛属于东南亚大陆延伸部分,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沿海平原土壤肥沃,很早就成为人类聚居的核心区;东马则地处世界第三大岛加里曼丹岛,热带雨林覆盖率超过 75%,河流密布,原始自然风貌保存完好。 二、历史:从殖民遗产到国家融合

东马与西马的 “分离感”,更与近代殖民历史密切相关。16 世纪起,马来半岛先后被葡萄牙、荷兰、英国殖民,1957 年,西马地区以 “马来亚联合邦” 的名义独立。而东马的沙捞越和沙巴,历史上曾是文莱苏丹国的领地,19 世纪被英国探险家租借并逐步纳入殖民统治,直到 1963 年才与马来亚联合邦、新加坡共同组成 “马来西亚联邦”(新加坡后于 1965 年独立)。

这段不同的殖民经历,让两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印记。西马受英国殖民影响较深,城市规划、教育体系更贴近西方模式,马来族、华族、印度族的多元文化在此交融,形成了槟城街头的娘惹美食、吉隆坡双子塔下的多元节庆;东马则保留了更多原住民文化,伊班族的长屋、卡达山族的丰收节,以及英语、马来语与原住民语言并存的语言环境,都让这里散发着原始而鲜活的气息。

三、留学视角下的东西马:各有精彩

对于留学生来说,东马与西马的差异,恰好构成了体验马来西亚的两种打开方式。

西马的优势在于教育资源集中。吉隆坡作为国际大都市,聚集了马来亚大学(QS 排名常年位居全球前 100)、博特拉大学等顶尖公立高校,以及英迪、泰莱等知名私立学院,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实习、就业机会丰富。课余时间,你可以在槟城的乔治市漫步,看街头壁画与百年会馆相映成趣;也能在马六甲的荷兰红屋前,感受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历史余温。

东马则以自然与人文的独特性吸引着学子。沙巴的亚庇、沙捞越的古晋都有优质高校,如沙巴大学的海洋生物学专业依托周边珊瑚礁资源,实践机会得天独厚;古晋的高校与当地原住民社区合作密切,人类学、环境科学等专业充满地域特色。在这里,周末去神山徒步、到长屋体验原住民生活,或是在仙本那的海岛上学习潜水,都能成为留学记忆里的珍贵片段。

更有趣的是,东西马的 “差异” 中藏着默契:两地都通用马来语和英语,华族文化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无论你在吉隆坡的茨厂街还是亚庇的加雅街,都能找到熟悉的中文招牌与家乡味。这种 “和而不同” 的氛围,或许正是马来西亚最迷人的特质 —— 在多元中寻得平衡,在差异中孕育包容。 如果你计划踏上这片土地,不妨带着对东马与西马的好奇出发。毕竟,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课堂上的知识,更在于亲身体验一个国家的历史厚度与人文温度。而马来西亚的东西两岸,早已为你备好两份截然不同却同样精彩的答卷。